全部资源 > > 清空筛选
英雄儿女
课件数量:1
浏览量:118
《英雄儿女》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是一部优秀的军事题材影片。它描写了广大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国土上的流血奋斗,并借助父子、父女、老战友之间的生死离别、劫后重逢来渲染气氛、结构故事,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影片在巴金原小说的基础上,充实了王成的故事,以细腻的笔触突出了这个英雄战士的成长过程以及对其他战士的影响。人物关系的情感内容和炮火连天的战场气氛的营造,使影片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深蕴着亲情与道德力量。片中昂然一曲《英雄赞歌》,通过在故事内外空间的巧妙处理,使之具有动人的魅力,从而流传甚广。剧情简介: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部师政委王文清到前线视察,在战场上遇到了老战友王复标之子王成。王成告诉王文清自己的妹妹王芳也在军中。后来在一次战役中,王成英勇牺牲,全军开展了学王成的运动。文工团员王芳承担了宣传英雄唱英雄的任务,《英雄赞歌》鼓舞了前线将士的志气。王文清见到王芳,认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亲生女儿,为了不影响王芳,王文清克制感情,没有马上认女儿,而是鼓励她向哥哥学习。一次,王芳随文工团在阵地上演唱时,遭敌人袭击,为掩护炊事员,王芳负伤,被送回祖国疗养。后来,王复标随慰问团来到朝鲜慰问,这时王芳也已伤愈回到部队。她与王文清相会,王复标向王芳讲述了十八年前的往事,王芳才知王文清是自己的生父,她很激动。王文清勉励女儿做一个革命的接班人,这时父女终于团圆。
阿诗玛电影
课件数量:1
浏览量:137
电影《阿诗玛》根据同名民间长诗改编,由著名导演刘琼执导,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等主演。《阿诗玛》比较彻底的摆脱了"讲故事"的传统模式,采用了无场次-板块式结构,以黑、绿、红、灰、金、兰、白等不同色彩的舞段,围绕着阿诗玛、阿黑、阿支的爱情矛盾,着力揭示不同的人物性格。以细腻的笔触,精心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阿诗玛、阿黑、阿支组成了很精彩的双人、三人舞段。同时在不同色彩的板块式舞段中,从容、酣畅地展现着绚丽多彩的彝族各支系的民间舞。这部舞剧大胆地运用了交响编舞法和某些意识流手段,由于编导有深厚的生活与艺术积累,借鉴中较少斧凿之痕,保持了鲜明的民族性。该片获1994年文华大奖,并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剧情简介:云南阿着底地方有个彝族姑娘名叫阿诗玛,她聪颖美丽,与勇敢憨厚的青年阿黑相爱。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婪阿诗玛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传统舞会上戏弄阿诗玛,遭到严厉斥责。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厚礼前去逼婚,又被断然拒绝。于是,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劫走。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获讯赶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 ,纵马驰骋,快速前进。阿支用尽种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屈服。阿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阿诗玛,阿黑及时赶到。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输,但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 。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并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没。洪水过后,阿黑悲愤绝望地呼唤着她的名字,但阿诗玛已化身成一座美丽的石像,永驻石林,千年万载,长留人间。
舞台姐妹
课件数量:4
浏览量:174
《舞台姐妹》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谢芳、曹银娣等主演。该片生动地再现了旧社会发生在“人生大舞台”上的悲惨遭遇,以及旧的社会制度和黑暗势力对艺术及艺术家的残害。影片精心塑造了一对舞台姐妹的形象,依照两人“合-分-合”的基本线索,紧扣一个“变”字,新颖独到地写出了姐妹间的悲欢离合与性格冲突,挖掘了人物思想的发展与变化。该片朴素淡雅、情真意切,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致与充满地方色彩的音乐设计为作品增添了富于民族和时代特点的艺术韵味。该影片1980年获英国第24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1981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1983年又获葡萄牙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剧情简介:40年代初,浙东某山村童养媳竺春花因不堪虐待而逃跑,进入一个越剧戏班,与教戏师傅的女儿邢月红结为姐妹。春花攻旦,月红习生,成为戏班台柱。戏班在绍兴演出时,当地豪绅企图凌辱月红,春花因掩护月红被绑在桥头示众,邢师傅被打致死,临终前嘱附她俩要“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戏班到了上海很快唱红,戏院唐经理欲上演淫秽剧目,春花严词拒绝,而月红爱慕虚荣,堕落为唐经理的玩物,姐妹因而反目。抗战胜利后,春花在新闻记者江波的影响下组织姐妹班演出《祝福》。唐经理承当局旨意指使流氓加害春花,事后迫于舆论压力又胁迫月红供认“出于姐妹恩怨所为”。春花当众揭露这一政治阴谋。解放后,春花随土改宣传队下乡演出,邂逅孤身回乡的月红,两人百感交集,重又开始了新的舞台生涯。
红灯记电影
课件数量:1
浏览量:141
《红灯记》是一部京剧艺术片,也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为革命现代京剧。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黄泳江,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影片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演出拍摄、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沦陷区内,铁路扳道工人、我地下党员李玉和与六十多岁的母亲、十七岁的女儿李铁梅,祖孙三人在一起生活。他们是 “二七”大罢工中组成一个革命的家庭,革命先烈传给他们一盏红灯,这是他们的传家宝,是战斗的信号。一次,李玉和接到上级党组织派人送来的一份密电码,要他通过组织转交给柏山游击队。
沙家浜电影
课件数量:1
浏览量:144
《沙家浜》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71年拍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为主要执笔者。改编后《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提出了修改意见,剧名由毛泽东主席定为《沙家浜》。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18名伤员,来到沙家浜养伤,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找到这批伤员,日伪军对沙家浜地区展开了疯狂的大扫荡。为避开敌人锋芒,党组织安排伤员转移到阳澄湖的芦苇荡,敌人的扫荡一无所获。日寇并不甘心,命忠义救国军进驻沙家浜,设法找到这批伤员。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向阿庆嫂打探伤员下落,阿庆嫂与敌人巧妙周旋,并引诱敌人开枪,利用枪声通知了芦苇荡的伤员,使伤员提高警惕。沙家浜被敌人长期占居,阿庆嫂按县委批示派沙四龙把伤员转移到红石村。敌人找不到伤员,抓来群众拷问,一无所获,气急败坏地杀了一些群众。几个月后,伤员痊愈,沙四龙也参加了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率领新四军战士,组成突击排,连夜奔袭,杀回沙家浜,此时正值胡传魁举办婚礼,新四军突然杀入,将敌人一举全歼。
无懈可击
课件数量:1
浏览量:119
美国内战结束后,曾经的陆军上校约翰和战友詹姆斯代领两队人马横穿墨西哥无人区,但均被匮乏让他们寸步难行,最后约翰只能把随从的马匹带到不受欢迎的墨西哥人那换钱,每头35美元成交。而此时詹姆斯答应代领这些墨西哥人逃离此地,生活在这里的墨西哥人内战爆发后被美国发横财的暴发户整得苦不堪言破产无家可归,他么渴望离开这里开始新的生活。正在这时这些美国来的强盗再次肆虐当地,约翰和詹姆斯凭借他们俩在军队中的经验战胜了强盗,带着墨西哥人奔往新的生活。
创业电影
课件数量:1
浏览量:111
电影《创业》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74年出品。该片由于彦夫执导,张连文、李仁堂、陈颖、朱德承、宫喜斌、章杰等领衔主演。该片真实地再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创业时期的艰难和油田的风貌,反映出艰难多舛而又轰轰烈烈的创业史。剧情简介:1949年秋,裕明油矿工人英勇护矿,迎接解放,青年工人周挺杉决心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十年后,周挺杉钻井队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创造了新的纪录,但中国石油落后的面貌仍未改变。专家工作处处长冯超推行修正主义路线,总地质师章易之被“贫油”论所束缚,无所作为。不久,北方草原上几口油井喷油,周挺杉带领钻井队来参加会战,主张走民族工业发展的道路。但是,冯超和章易之不但主张走老路,冯超还用两面派的手法制造障碍。周挺杉带领工人同志们以毛主席思想为指导,通过艰苦奋斗,与冯超进行坚决的斗争。这时,苏联背信弃义,断绝了油料供应,冯超又里应外合,制造了停钻和井喷事故。周挺杉在油田党委的领导下,揭露了冯超的反革命罪行,教育了章易之,终于为国家拿下了面积大、产量高的创业油田,使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原油自给。
火红的年代
课件数量:1
浏览量:140
电影根据话剧《钢铁洪流》改编,由傅超武、孙永平、俞仲英导演,于洋、郑大年、张雁等主演。讲述了1962年,上海某钢铁厂接受了冶炼新钢种的任务。以炉长赵四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与白厂长依赖进口合金的保守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抓住了暗藏的敌人,用事实教育了执行错误路线的白厂长,炼出了争气钢,有力地支援了海军建设。剧情简介:1962年,国内外反动派里应外合,掀起了一股反华、反共、反人民的逆流。一个自称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背信弃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在中国的国防工业战线上,他们以高价把废钢材抛售给我们制造新舰艇,最后又撕毁协议合同,断绝供应,妄图破坏中国海军建设。这种制造新舰艇的特殊合金钢性能要求严格,国内从来没有生产过。为了制造这种合金钢,以赵四海为首的炼钢小组,接受了钢铁厂党委交给的这一重要任务。他们提出了用自己国产的合金,代替进口合金的试炼方案,决心炼出“争气钢”,狠狠打击帝修反。但是,炼钢厂厂长白显舟却迷信外国专家,一心要依靠进口合金来完成任务。为此,钢铁厂党委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厂党委书记王坚和绝大多数党委委员同意赵四海提出的方案。赵四海日以继夜,艰苦试炼,几经挫折失败。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退休老工人和全厂工人都来积极支持帮助他。当试炼工作刚刚取得进。又遭到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生产调度室主任应加培的破坏。赵四海带领同志们奋不顾身排除了险情。为抢救国家财产,退休老工人田师傅受伤,被送到医院抢救。他醒来后嘱咐赵四海要保护好现场,清查事故原因。但白显舟在阶级敌人的煽动下,竟然错误地让赵四海停职检查。党委书记王坚和老田师傅批评了白显舟的错误决定。但当任务紧迫时,白显舟仍然坚持错误,粗暴地下令停止国产合金的试炼方案,并准备把冶炼合金钢的任务推掉。赵四海等人在党委的领导下,与白显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使执行了错误路线的白显舟同志受到教育,并揪出了暗藏的阶级敌人应加培。赵四海小组在党和群众的支持下,终于炼出了“争气钢”。在湛蓝的浩瀚海面上,用中国自己冶炼的国产合金钢制造的新型舰艇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小花电影
课件数量:1
浏览量:180
电影《小花》改编自小说《桐柏英雄》,由张铮执导,刘晓庆、唐国强、陈冲等主演,讲述了一个被卖的小姑娘长大后,成为战士的故事。在中国的现当代电影史上,《小花》的出现无论如何都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从内容到形式的探索与“叛逆”意识使得当时看惯了传统故事片的观众耳目一新。值得注意的是以《小花》、《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为标志的创新浪潮根本上改变了新中国电影的创作面貌。在那个逐渐打开国门、放眼世界的时代,观众涌进电影院,重新燃起了对电影的热情。本片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演员奖(陈冲)、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陈冲、刘晓庆、唐国强),同年获南斯拉夫第九届“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陈冲)。剧情简介: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姓赵的贫困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人家。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董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解放军进入桐柏山区,已经十八岁的赵小花到部队中寻找两年前为躲避抓丁投奔革命队伍的哥哥赵永生,没想到赵永生负伤掉了队。小花没有找到哥哥,却遇到团部卫生队的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周医生把小花认作了干女儿。再说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以后,又被何向东赎出,收养在何家,改名何翠姑。十几年后,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救了身负重伤的赵永生,但并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亲哥哥。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偶然与养父谈起小花找哥哥的事情,才得知自己被卖的身世。后来翠姑在一次战斗中为营救小花而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后,小花和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奄奄一息中,断断续续地呼喊哥哥,众人不禁热泪盈眶。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
打击侵略者
课件数量:1
浏览量:200
本片根据宋之的话剧《保卫和平》改编。影片讲述了我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共同严厉打击侵略者的一次战斗过程,着重表现了战士们英勇顽强战斗、勇于自我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国际主义精神。本片导演曾赴朝鲜战场拍摄过纪录片,因此能够再现当时的战场环境和战斗气氛,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真实描绘和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挚感情的刻画,使影片时代感强,场面真实,画面中充满了战场的硝烟,并使影片始终贯穿着一种高昂的、激动人心的力量。剧情介绍:1953年夏天,美国侵略者在朝鲜战场集结大批兵力,妄图发动新的进攻。为粉碎敌人的阴谋,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命令某部李军长率部队立即出发。天亮以前,部队按规定时间到达指定位置,经过对附近地形的侦察,发现从我们阵地到敌人前沿三面都是雷区,只有正面800米开阔地,无遮无挡也是最大的障碍。因此,军部命令崔凯副团长带领一个加强营先潜伏在800米开阔地,待炮火攻击开始,迅速穿插到敌人后方。出发前,祖国慰问团带着祖国人民的期望,前来慰问志愿军将士。李国栋军长见到慰问团分团长梅嫂子激动万分。原来梅嫂子的丈夫梅国梁是李军长的战友,在井冈山反围剿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转移英勇牺牲,留下妻子和儿子。妻子梅嫂子为了跟随大部队继续革命,将两岁的儿子寄养在老乡丁大伯家。后来丁大伯为了掩护这个红军的孩子,而把自己的孙子交给了敌人,最后被敌人杀害。当李军长得知梅国梁的儿子就是在自己身边工作的战士丁大勇时,决定让丁大勇不要参加这次穿插任务,陪母亲走一走。梅嫂子坚持让儿子跟部队上前线,并勉励丁大勇要狠狠打击敌人。崔副团长率加强营连夜赶到敌人白虎团附近的山坡下,他们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让敌人发现,等待主力部队炮火开始攻击,将敌人一网打尽。潜伏中,敌人的炮弹打着了潜伏区的蒿草。执行任务的丁大勇为了整个潜伏部队的安全,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烧伤的疼痛,坚持到大部队炮火开始攻击。丁大勇忍着伤痛,继续参加战斗。在朝鲜人民军地下工作者尹玉善的协助下,出其不意地歼灭了伪主力军白虎团的指挥所,救出了被捕的朝鲜游击队长金哲奎和其他朝鲜群众。紧接着,他们又插入鹰峰,截断敌人退路。在战斗最艰苦的时候,崔凯身负重伤,阵地上只剩下丁大勇、尹玉善和金哲奎三个人,在弹尽粮绝的危急关头,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主力部队及时赶到,把敌人全部消灭在鹰峰脚下。
9/43页,共426条数据 « < 6 7 8 9 10 > »
沪ICP备05052049-14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385号
联系电话:021-25653284